思变与坚守:物流人覃军的两次人生抉择发表时间:2020-08-24 18:08 覃军,一个性格温和,拥有机电专业博士学位的技术派;物流,一个追求速度至上的快节奏行业,我们很难把两者相提并论,但事实上,半路出家的覃军,已经深耕物流行业近10年的时间。谈及未来,覃军充满信心:要在物流行业再深耕10年,充分发挥自己在发动机研发方面的专业优势,造福物流行业。 技术派的逢“九”思变 在加入越海物流之前,覃军是玉柴集团的副总设计师,而玉柴正是那个在广西最知名的,在全国发动机产业排名第一的广西玉柴机器集团。工作稳定,薪资待遇好,还是国企,覃军的工作是名副其实的金饭碗。然而即便是金饭碗,也有端着不舒心的时候!在广西,流行一种“逢九年”的说法,但凡人的年龄虚岁有九字的年,就称为“逢九年”,人遇“逢九年”,身心不顺畅,呕心斗气之事时现,它是人生中的重大坎坷。不巧的是,在2008这一年,覃军恰好39岁。按照广西人的习俗,“逢九年”要思变,要重新规划新生活,遵照习俗,覃军在自己40岁生日到来之前选择了离开玉柴,出任越海全球物流(苏州)有限公司总经理。也正是这一年,覃军正式和苏州结缘。 技术出身的覃军,更加理性,因为“逢九年”的民间说法丢掉自己的金饭碗不符合他的性格特质。覃军介绍说,离开玉柴,其实和发动机技术更替也有很大的关系。当时他所带领的团队研发了大量的机械控制式发动机并投入市场,取得斐然成绩的同时,也存在一个隐患——随着电控技术的逐渐成熟,自己擅长的机械控制式发动机逐渐落伍了。 上世纪90年代开始,中国不断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和设计理念,国内的发动机技术开始加速发展,千禧年后,中国的发动机技术和国外的差距已经大幅度缩小。在不断学习国外技术的同时,国内的发动机技术逐渐由机械控制转向电控。以覃军为代表的60后工程师是学机械控制技术的,对电控技术相对陌生,后来的年轻工程师多学机电结合,甚至专门学习电控技术,电控技术更加先进,更适合发动机产业的发展趋势。从技术的角度来说,想要以落后的机械知识引领团队往前走,是无法实现的,以机械知识见长的老一辈工程师,要么与时俱进学习电控技术,要么选择跳槽谋求新的发展,39岁的覃军选择了后者,一个更加理性的抉择。 “正式离开玉柴之前,我的家庭和事业都比较稳定,我想要做一个改变,给自己一个崭新的生活,创业,会让自己的道路更加宽广。”就这样,带着追求新梦想的憧憬,在39岁的一天,覃军做完了人生的第一次重要选择,和他从事了十多年的发动机研发行业画上了一个“分号”。 从技术派到管理岗的无缝对接 技术研发和物流管理看上去是“风马牛不相及”的两个行业,在一般人看来,从事机器研发的技术工种,对快速周转的物流行业难免会水土不服,但在覃军看来,从技术层面上来说,两个岗位有差异但差异不大。物流最重要的无外乎两块:仓储和运输,运输靠汽车,覃军在玉柴大量的发动机研究工作,给汽车运输带来了很大的帮助。 一般的物流工作者,更关注运输车辆的性价比,但对于更深层次的汽车知识的掌握,就比不了工程师了。发动机设计师更贴近用户,也就是物流的使用者。“同样排量的两个发动机,结构是相似的,但是它们的性能却不一定相同。工程师在前期设计发动机的时候,要根据汽车的用途量身定制,是高速公路还是二级公路?是高原或者平原?多用于长途还是中短途?用途不同,发动机的设计思路就会不同。” 在覃军看来,技术研发和物流管理最大的不同在于社会角色的转换。发动机的技术研发岗位,对内帮助企业解决生产和售后的问题,对外寻求技术咨询和研究,一直扮演着甲方的角色。而物流行业是服务业,是乙方的身份,上游客户自然不能得罪,要捧在手心,下游运输车队,事关货物安全和及时送达,也要保持好关系,共同进步。物流的最终服务对象是经销商和个体,不管哪个环节出了问题,物流公司都要承担责任。覃军开玩笑说:“做物流就像‘做孙子’,但‘做孙子’也有‘做孙子’的乐趣,我是乐在其中。” 在人生的第一个“逢九年”的路口,覃军虽然和发动机技术研发工作做了告别,但覃军和发动机的缘分并没有终结,只是角色发生了转变,这一次他是以物流人的身份成为发动机的使用者。正如覃军给自己的评价:“10年前我和发动机研发行业画了一个分号,而不是句号。” 物流人的长情坚守 39岁的时候,覃军做了第一次抉择,离开自己挥洒了十几年青春的发动机研发岗位,加入了全新的物流行业,一干就是10年;10年后的今天,49岁的覃军又一次来到了“逢九年”的路口,而这一次,深深烙上物流人标签的覃军,决定选择坚守!“我是学技术的,接下来准备在物流行业继续深耕,我希望利用自身的技术优势,为物流节能减排工作发挥余热,为倡导绿色低碳理念不断努力。” 为了推广绿色低碳物流,覃军已经在苏州成立了一个新的工厂,专门生产研发新能源卡车电池包。据统计,目前全国只有大约3000台电动重卡,因为成本高、续航难的问题,整个市场还需要培养。覃军根据越海物流的运输特点,选择和汽车厂合作,把自己的电池包安装在重型卡车上,专门定制生产适用于短途运输的电动卡车。对于汽车厂来说,汽车改动量小,又解决了销路,可行性强。 谈及重卡新能源汽车,覃军充满了信心:“新能源汽车更加环保,更加节约,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,我目前是自产自销,成功之后会把经验推广至整个物流产业。” 笔者手记: 英国《经济学家》杂志曾在2001年做过一项调查,在美国的企业CFO中,只有20%的人持有会计执照。在中国乃至全世界范围内,很多知名企业的掌舵者并不是科班出身:阿里巴巴的马云不懂程序,腾讯的马化腾不是商业经理人,联想前CFO马雪征大学时读的是英美文学专业,哈兰·山德士创办肯德基时,并不懂得经商和管理。 非科班出身的企业家,对于行业的宏观了解不如专业出身,但能够从其他行业汲取营养反哺该行业,对于某一方面的纵深理解更加深入。非科班出身的企业家能够跳出专业工种的固化思维,着眼大处,另辟曲径,拥有更开阔的思路,管理企业未必输给科班出身的企业家。 作为苏州越海物流的掌舵者,覃军虽不是管理和经商出身,但技术派的作风更注重逻辑思维和理性思维,他在汽车发动机方面的专长是其他物流人所不具备的。正如一位朋友对他的描述一样:“技术研发出身的覃军在企业管理方面可能不是最资深的,但是他一定是整个物流圈里最懂汽车运输的。” 如果说覃军10年前的抉择是和发动机产业画了一个分号,那么10年后的第二次抉择,是为他的发动机研发事业画了一个省略号——未完待续,长长久久。祝福覃军和他的物流事业越走越远,也祝福他的新能源卡车梦想能够早日实现。 |